【文章】「爸、媽,我想自殺」-當孩子開口談自殺,是危機也是轉機/柯幸如 諮商心理師
「爸、媽,我想自殺」-當孩子開口談自殺,是危機也是轉機
文/柯幸如 諮商心理師
兒童進入青少年期,經歷的不僅是生理上的暴風成長,社會及心理層面也會有劇烈的轉變,生活的重心從家庭漸漸轉移至同儕與校園,他們需要同時面對學業、考試及社交問題,思考自己的未來及自我認同,環境也會漸漸要求他們能承擔起成人的責任。也就是因為這樣的轉變,青少年會歷經很長一段時間的困惑、不安,若在這些探索與整理的過程中,孩子沒有良好的宣洩管道、情緒支持對象以及談話的機會,將可能累積過多的壓力,以至出現諸多外顯的問題行為與適應困難。
自殺是從「想法」到「行動」的漸進過程,因此,青少年在出現自殺念頭時能夠好好的被重視、傾聽並與其討論,會是讓孩子感到放心與被支持重要的環節節,也更有機會及時的提供幫助並緩衝自殺行動的發生。
以下提供幾個方向:
- 認真對待
當家中的孩子願意開口跟我們談論自殺,我們在內心感到慌亂之餘,更應該要在第一時間先肯定孩子願意讓我們知道,建立信任的親子關係連結,只要孩子願意說,我們就有機會理解並提供協助。每次的談話都應該被認真的對待與看重,如果可以,請停下手邊的工作,投入足夠的關注與時間和孩子一起討論,並且給予彼此一個安靜、安全與保密的空間,更能有效的聆聽孩子們的想法。
- 不要害怕與孩子談論自殺
談論自殺並不會加劇青少年自殺的風險與機會,相反的討論自殺一方面能展現出我們對他們的重視與在乎;另一方面也能有更多訊息來評估孩子的狀態,我們能透過一些問題來引導孩子對於自殺念頭/行為有更多的表達,例如:
- 「你會不會有想不開的念頭?」
- 「你是否覺得活著沒意義,沒價值,也沒有人在乎?」
- 「你最近是否有做過甚麼事情來傷害自己呢?」
或是給孩子更多的彈性與空間,用開放的問句的方式來鼓勵他多闡述:
- 「你願意告訴我更多你的想法嗎?」
- 「之前都沒聽你說過這些,你願不願意跟我多說一點你的心情?」
另外,也要特別注意不要用開玩笑、輕蔑的態度來回應,或是劈頭就予以責備,這樣一來孩子可能會覺得告訴你他的感受是錯誤選擇,對話的窗口可能將就此關閉:
- 「不要跟我說你想自殺喔!」
- 「你該不會想要自殺吧?」
- 「我要養家都沒有覺得壓力大,你讀個書算甚麼?」
- 適時的求助
面對孩子自殺的意念與行動,若孩子的狀況已經超過我們可以處理,千萬不要自己撐著或因為擔心他人眼光而不敢求助,務必找到適合的資源,並進行資源間的相互連結,更有機會將安全網絡建立,進而提供孩子完善的幫助,我們可以透過心情溫度計(BSRS-5)來做初步的判斷與理解,若是測驗分數高於10分者,或是有明確的自殺行為、計畫,都會建議立刻尋求專業資源的協助。
除此之外,我們在陪伴的過程中勢必也會累積許多身心壓力,也記得要給自己喘息的空間與機會,找到合適的自我照顧策略以及良好的宣洩管道、情緒支持對象。